2021年7月5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福建省永安市曹远镇实践支队共计6名同学抵达曹远镇,开展为期4周的实践调研。
7月6日开始,支队的同学们分为三组,分别前往曹远镇位于九龙溪畔的霞鹤、汶四和埔头三村,“影随”干部工作,开展基层调研。
霞鹤村,又叫虾蛤村,是抗战时期著名左翼作家黎烈文创办的改进出版社所在地。1996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霞鹤村实地视察指导,指出:“虾蛤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公园,现在关键在我们要很好的引导一下、指导一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点,可以作为三明市、永安市的示范窗口。”如今,霞鹤村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试点村。同学将在这里深入了解霞鹤村改进出版社的抗战文化,提炼霞鹤的抗战故事,为之后的宣传工作积累素材;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1996年在霞鹤调研的讲话精神,结合霞鹤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乡村振兴模式,帮助霞鹤村提炼符合霞鹤特色与霞鹤实际的基层党建机制。
汶四村中,97%的村民都是杨姓,是宋代理学家、龙图阁直学士杨时的后裔。汶四村拥有永安市唯一的一门渡口——汶四渡口,村民主要收入以蔬菜种植、周边厂矿企业务工及外出务工为主。村内文化氛围浓厚,古建筑较多。同学们将在这里深入考察知青楼的知青文化与古厝孝廉文化,探索二者对于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凝练相关宣传资料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埔头村结合现有地势,依山衬水,规划设计了景观道路、文化墙、休闲公园、绿化带等项目,在全村范围内推进立面改造,乡村道路实现全部硬化,现整村房屋呈现灰瓦白墙的统一风貌,展现了浓厚乡村气韵。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村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建设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葡萄园、百香果等水果采摘大棚等农业项目,积极带动帮扶困难户培植致富项目,带动全村经济加快发展。同学们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历史文献资料检索方面的技能优势,挖掘埔头村人民公社、红军码头、宗族祠堂、老虎石和状元柱等历史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致力于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建设。
7月9日,清华大学与曹远镇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启动仪式在曹远镇政府隆重举行。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有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工组组长邓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学生事务助理章珺,曹远镇党委书记刘国华,曹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志滨,曹远镇政府班子成员以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们。
会后,邓老师与章老师一一仔细询问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状况,并嘱咐同学们要为各个村办实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同学们将带着问题与课题,生活在基层、学习在基层、奉献在基层,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来源:“THU清小马”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bzB9sK2SoknxleeNabs_3A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