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第一作者 | 论文题目 | 报纸、期刊名称 | 刊号 | 收录及转载情况 |
1. | 陈明凡 |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评“变相资本主义说”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4期 | CSSCI |
2. | 戴木才 |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 《道德与文明》 | 2017年第6期 | CSSCI |
3. | 戴木才 |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世界视野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17年第2期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第10期转载 |
4. | 冯务中 | 以教导学 化教为学——清华大学“概论”课程“导客为主”教学模式探索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17年第1期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转载 |
5. | 冯务中 | “和谐”的性质、形态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指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2017年第1期 | |
6. | 何雪冰 | 互联网治理视野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矩阵式”重构——以清华大学共青团为例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1期 | CSSCI |
7. | 李江静 | 互联网舆论场演化机理视角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江海学刊》 | 2017年第5期 | CSSCI |
8. | 李江静 | 建构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原则探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7年第10期 | CSSCI |
9. | 李义天 | 实现幸福:美德的基础意义与优先地位 | 《光明日报》 | 2017年1月23日第15版理论 | 《新华文摘》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
10. | 李义天 | 欲望与实践智慧——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视角看 | 《兰州学刊》 | 2017年第3期 | CSSCI |
11. | 李义天 | 作为实践理性的实践智慧——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梳理与阐述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7年第2期 | CSSCI |
12. | 李义天 | 美德伦理研究的心理学资源与走向 | 《天津社会科学》 | 2017年第6期 | CSSCI |
13. | 李义天 | 情感的缺陷及其化解——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辩护 | 《云梦学刊》 | 2017年第5期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8年第2期转载 |
14. | 刘书林 | 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指导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9期 | CSSCI |
15. | 刘书林 |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境界 | 《思想理论教育》 | 2017年第10期 |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年第1期转载 |
16. | 刘书林 | 十月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7年第5期 | CSSCI |
17. | 罗星 | 邓小平领导宣传工作的策略思想 | 《上海党史与党建》 | 2017年第2期 | |
18. | 王贵贤 | 原始积累与共同体的解体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7年第1期 | CSSCI |
19. | 吴俊 |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落地生根的社会培育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10期 |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第3期转载 |
20. | 吴潜涛 | 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7年第2期 | CSSCI |
21. | 肖贵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3期 |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转载 |
22. | 肖巍 |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17年第3期 | |
23. | 张瑜 | 论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三重机制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7年第7期 | CSSCI |
24. | 张瑜 | 西方慕课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 | 《思想理论教育》 | 2017年第9期 |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第12期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