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德育名家大讲堂”第12期在善斋107会议室开讲。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蓉生作题为“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变革实践与发展趋向”的主题报告。本场讲座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主持。
黄蓉生教授指出,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步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历程,开展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质的新飞跃,为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越条件。她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设置的历史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前行的壮阔历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取得的辉煌成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向”四个方面,深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黄蓉生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一方面,从专业来看,以设置专业、开办第二学士学位班、举办本科班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相关标志性文件颁发作为划分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初创设置、稳步发展、精细建设三个阶段;另一方面,从学科来看,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等相关标志性文件作为划分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可以划分为肇始阶段、设立阶段、融合阶段和创新阶段。
黄蓉生教授指出,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以来,专业建设亮点纷呈、学科建设特色鲜明,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谱系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成为产出众多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学科,在专业学科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平台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黄蓉生教授强调,新征程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发展,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力增强学科自信与学科自觉,着力丰富学科内涵与学科外延,着力彰显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德育名家面对面”环节,与会师生结合报告内容与黄蓉生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针对同学们的提问,黄蓉生教授针对如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
吴潜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黄蓉生教授立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历史及辉煌成就,生动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黄蓉生教授的报告具有严谨的学术思维和深刻的启发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发展40年光荣灿烂的成就以更加深邃的视野整体呈现,抓住了专业学科各发展阶段中的关键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实践进行准确提炼和概括。同学们应学习和领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在学术研究中树立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善于收集资料、运用资料,找准创新点和着力点,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的守正创新作出贡献。
主讲人介绍:
黄蓉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市第二、三、四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撰稿 / 杜思睿
供图/ 高 杨
排版 / 雷 洲
审核 / 王贵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