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 理论宣讲 > 教师理论宣讲 >
王峰明教授作题为“资本世界的十个悖论”专题报告
 

202231714:00,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峰明老师来到三教2101阶梯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资本世界的10个悖论”的讲座。尽管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漫天雪花挡不住同学们求知求真的热情。

 

讲座伊始,峰明老师娓娓道来讲座主题的来由。资本主义诞生数百年来,人类既体会到资本主义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发展,也看到了贫富分化、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战争如达摩克里斯之剑始终悬垂在资本世界的上方。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从来不会缺乏,但是要想完全把握住资本主义时代所区别于历史上一切时代的根本特征,却并非一件易事。美国学者大卫·哈维在《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一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矛盾1:使用价值与价值

矛盾2:劳动的社会价值与它的货币表现形式

矛盾3:私人财产与资本主义国家

……

矛盾17:人性的反叛:普遍的异化

 

峰明老师说,书中所提到的这些矛盾切切实实地存在,但是缺乏必要的逻辑梳理;最后落脚到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无疑失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深度。峰明老师认为:站在矛盾的高度还不够,只有站在悖论的角度看待资本,才能真正把握资本的实质,把握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


 41.jpg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矛盾和悖论是有着显著的差别的。

矛盾:“A”与“非(un-A”,矛盾是在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合乎常理

悖论:“A”与“反(anti-A”,悖论则意味着相反事物的相伴相生,有悖常理

“佛丧式”生活,“报复性熬夜”,从“内卷”到“躺平”,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都是资本“悖论”特点的反映。峰明老师在冷静中不失诙谐,为了帮助同学理解悖论的概念,幻灯片上特意放上了“笑哭”的emoji表情,卡通人物表面是笑,流下的眼泪却难掩内心的空虚和伤痛。“这不就是悖论吗?”峰明老师说。

 

42.jpg


在资本主义大踏步向前发展的18世纪,卢梭看到了资本世界的悖论性。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对悖论有如下的描述:“没有道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快乐”。

而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空前发展,马克思花费大量心血对资本社会进行研究,在《资本论》中深刻批判了资本的悖论性。下面峰明老师提出了10大悖论,作以参考:

悖论之一——贫困悖论

“只有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赤贫才表现为劳动自身的结果,表现为劳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恩全集》第30P608

在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通过劳动非但不能使自身得到解放,相反使自身越来越陷入绝对和相对的贫困之中。为什么呢? 

原因是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劳动所得的制度性约束。大多数工人的工资既不能低于维持其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又不能达到使其掌握生产资料,从而能够支配自己或他人的劳动的水平——归根到底不能威胁雇佣劳动制度的存续。

“工资的变动就限制在资本主义剥削所容许的范围内”,因而“永远也不会达到威胁制度本身的程度”——《马恩全集》第1P881715

峰明老师特别补充,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农民和资本时代的工人又存在差别。农民可以劳动致富,但工人是劳动致贫。农民穷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不足;工人穷是因为生产力极大发展。工人的相对贫困化,这是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

 

悖论之二——资本家角色悖论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每一个资本家都把自己当作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以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而把其他资本家不当资本家,希望他们减轻剥削,让工人拥有更高的购买力,以让自己企业的产品卖得出去。资本家把自己的工人当做工人,而把其他工人当做消费者。这构成了单个资本家与资本家阶级的悖论。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悖论性现象是资本家所处的经济关系使然,而非资本家自己思维错乱。

 

悖论之三——生产悖论 

资本的增殖是追求抽象财富即价值,这构成了对具体的使用价值和满足人类需要的对立。在这里,资本家为了生产而生产,这就是悖论。资本家并不是货币贮藏者,他为了资本增殖而必须将手中无法消费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投入新的生产过程中,这样反而就生产出愈加不能被消费的剩余价值。如此往复,社会消费力越来越赶不上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结果就是:GDP成倍增加,而工资不见增长。例如,美国自70年代到2010年以来工资水平基本不变,但GDP增长了13倍有余。


悖论之四——消费悖论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一方面,工人的工资受到制度性约束,也就限制了消费水平;但另一方面,资本家则“寻求一切办法刺激工人的消费,使自己的商品具有新的诱惑力,强使工人有新的需求等等。”(《马恩全集》第30卷,P247)例如广告业的发展,信用消费的产生。

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商品生产,必须成功出让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自身,它的生产过程越成功(取得越多的剩余价值),交换过程就越失败。这就造成了资本时代“为消费而消费”的悖论

 

悖论之五——就业悖论

一面是始终萦绕于资本社会的失业问题,一面是在岗工人的过度劳动,“996”的程序员却被要求在35岁离职。资本家需要维持如此就业环境,其原因在于: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失业者所组成的产业后备军则作为蓄水池,为资本家随时提供劳动力。2、自由竞争为资本家在面对工人时提供了更多议价权。尽管在岗工人工作强度过大,但是因为产业后备军的存在,资本家有了底气:“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悖论之六——机器-生产资料悖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一些人忧心忡忡:科技过于发达,是否有可能反过来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更有人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无产阶级将变成“无用阶级”,因为“那时所有的工作已经完全由机器代替,不需要工人参与了”。

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非但没有因为机器的采用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削减,相反,在岗工人的工作时间大大地延长了。在这里,机器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解放劳动的表现,反而成为了束缚劳动的枷锁。

“最发达的机器体系现在迫使工人比野蛮人劳动的时间还要长,或者比他自己过去用最简单、最粗笨的工具时劳动的时间还要长——《马恩全集》第31P104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机器本身造成了这个结果,应当把机器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看待,正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这里,不是人使用机器,而是机器使用人。

 

悖论之七——时间悖论

“资本本身是处于过程中的矛盾”,因为,一方面“它竭力把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时间成为财富的唯一尺度和源泉”。(《马恩全集》第31卷,P101)资本一面消灭劳动时间,另一面又高呼“时间就是金钱”,这样,资本就同时带有时间与反时间的属性。我们看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商品价值的减小,进而资本利润空间的缩小,是资本自己造成的。

 

悖论之八——个体和阶级之间的悖论

“单个资本家经常背叛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利益” ——《马恩全集》第32P207

单个资本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断改进技术、发展生产力。而当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应用了新技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就造成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违背了资本家阶级的利益。

 

悖论之九——经济规律悖论

商品生产服从于价值规律,它决定社会各种形式的生产与各种形式的需要之间满足的比例关系,也即,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如此保证了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然而,资本具有逐利性,资本生产服从于增殖规律,资本只会向利润率(价值)更高的方向流动,而不会考虑社会需要(使用价值)的满足,如此便造成了经济规律的割裂。在现实中,价值规律因为增殖规律而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再生产的比例失衡,进而经济危机。

 

悖论之十——人的发展的悖论

回顾以上我们谈到的一切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的发展方面作一个概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增殖而人贬值;财富积累而人趋于贫困;物质生产力日益发展而人的生产力日益萎缩;人使用机器变成了机器使用人;与少数人的发展相伴的是大多数人不发展……凡此种种,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这里,人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沦为了资本的奴隶,无处谋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于这一切悖论的根源,马克思做出了这样的解答: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有权的分离,劳动和财富的分离,已经包含在这种交换行为本身之中。作为悖论的结果出现的东西,已经存在于前提本身之中。”——《马恩全集》第30卷,第266

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造成了这一切后果。而要解决如此矛盾。必须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以约束和限制。峰明老师高度赞扬了2021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的决议,这表明了我党限制资本的重大决心。我们相信,在党和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共同富裕终将到来。

讲座结束后,阶梯教室内掌声雷动。随后同学们热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峰明老师细致亲切地予以解答。


讲座嘉宾

王峰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和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兼任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辑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王峰明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学术学刊》、《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微观透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价值存在和运动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资本论>第1卷导读》等学术著作。


联系我们
  • 地址:清华大学善斋

  • 邮编:100084

  • 电话:010—62773393

  • 邮箱:dybase@tsinghua.edu.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