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队伍

学术队伍 > 专职研究人员 > 教授 >
邹广文
 

出生年月日:1961年

职称:教授

学科及研究方向:
        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教育背景

1983年7月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6年7月吉林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12月吉林大学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86年7月至1999年8月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工作。期间: 
1986年至1988年8月任助教职称。 
1988年至1992年10月被聘任为讲师。 
1992年10月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 
1996年10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1999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哲学系工作,2000年3月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2008年3月任哲学系副主任。

2008年10月起任哲学系党支部书记。
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的资助,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任访问教授。
2010年8月至10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15年11月至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哲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人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基础理论、文化哲学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研究概况

● 教学情况:
    主要为研究生讲授学位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当代文化哲学》、《哲学方法论》等课程,为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导论》等。累计指导博士研究生12届,毕业13人,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基础理论、文化哲学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奖励与荣誉

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九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青年课题各一项。1999年获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的项目的研究资助。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0年经学校学生投票,被推选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2017年入选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ZDA027)。

学术成果

● 已出版的代表性学术专著有: 
(1)《当代文化哲学》(独立撰写、35万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邹广文学术自选集》(独立撰写、3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3)《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独立撰写、31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题成果),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独立撰写、22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文化·历史·人——文化哲学导论》(独立撰写、19万字),华中师范大学1991年出版。 
(7)《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独立撰写、33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文化矛盾与文化走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题成果、35万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版。 ● 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代表性论文有: 
(1)《全球化进程中的哲学主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哲学引领》,《哲学研究》2015年第9期。
(3)《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4)《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定位》,《哲学研究》1996年第 4期。 
(5)《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1995年第1期。 
(6)《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
(7)《当代哲学如何关注“中国问题”》,《新华文摘》2013年第14期。
(8)《人在场的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基本视阈》,《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
(9)《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 
(10)《回归生活世界——哲学与我们时代的人生境遇》,《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 
(11)《论社会生活的文化创新》《新华文摘》1999年年第8期。 
(12)《论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新华文摘》》1993年第2期。 
(13)《论文化的境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14)《以健康的文化观引领社会生活》,《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日第11版。《新华月报》2011年12月号(上)全文转载。
(15)《“上下求索”的文化哲学》,《光明日报》(学术版)2007年10月30日。 
(16)《自觉建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4年9月28日。 
(17)《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特色培育》,《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1年6月19日。 
(18)《大众文化与当代社会转型》,《光明日报》(理论周刊)1998年5月5日。 
(19)《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0)《当代文化哲学建构的中国资源》,《学术月刊》2007年第10期。 
(21)《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时代主题》,《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 
(22)《论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吉林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23)《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生成背景》,《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24)《当代人学研究的人文视野》,《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 
(25)《试论文化哲学的理论源流》,《文史哲》1995年第3期。 
(26)《文化反思:从自我到世界》,商务印书馆《东方文化》集刊第2辑,1992年版。 
(27)《当代美学建构的文化背景》,《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 
(28)《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刊于韩国《韩国哲学论集》杂志夏季号(第11期)。
(29)《全球化背景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韩国《东亚文化与思想》(第10辑)2003年6月出版(韩文)。

联系我们
  • 地址:清华大学善斋

  • 邮编:100084

  • 电话:010—62773393

  • 邮箱:dybase@tsinghua.edu.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